校园本应是一片净土,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朗朗书声。然而,近日一则贵州某小学的霸凌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8岁听障女孩遭校园霸凌42次,到底是谁“失聪”了?
图:教室监控拍摄画面
视频中,8岁听障女孩在课堂遭同学严重欺凌,扯头发、用书本水瓶打头及语言侮辱,就在班主任批作业的“眼皮底下”,其他同学无人相助。女孩被打干呕、面色涨红,值班老师仅叮嘱“别理她”便匆匆离去,孩子痛苦挣扎。女孩母亲称在派出所看监控,数了记录,女儿被殴打42次。
图:被霸凌女童听力诊断结果
当下,女童的情形令人忧心,本就存在轻微听障的她,听力受损程度愈发严重,右耳已处于极重度听障状态,左耳也演变成重度,心理上还出现了诸如焦虑抑郁之类的情绪障碍,这无疑给她的人生增添了浓重的阴影。这一事件不但让我们认识到校园霸凌的严峻性,还促使我们对听障群体在校园生活里所遭受的歧视进行深刻思考。
05网络霸凌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对于听障等弱势群体而言,在校园中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因其自身的特殊之处,更容易成为霸凌的目标。正如此次事件中的听障女孩,在部分同学眼中,她的助听器或许成了“与众不同”的标志,从而引发了无端的歧视和恶意。这种因身体差异所遭受的霸凌,不但给受害者造成身体上的伤痛,还在其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民法典》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方案、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同时也规定了侵害他人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因未成年人并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经济来源,故其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该未成年欺凌者由自己的财产的,可以从本人财产中支付,不足的部分,可由其监护人承担。
校园霸凌的出现通常是悄然无声的。遭受霸凌的孩子或许因羞愧和恐惧而不愿承认,而目睹者也可能由于害怕被牵扯而不敢出面指证。如此的恶性循坏致使校园霸凌的情形愈发严重。当孩子或许正在承受霸凌时,常常会在行为、情绪、身体以及学业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异常表现。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这些迹象,从而及时察觉问题并予以协助:01身体迹象孩子身体上无故出现淤青、擦伤、伤口等,且解释较为勉强;抑或衣物、学习用品等时常莫名损坏或遗失,这也可能是遭受霸凌的体现。02情绪变化原本性格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情绪消沉,甚至产生恐惧、害怕上学等状况,或许是在学校遭遇了不顺心的事。03睡眠与饮食受到霸凌的孩子可能会失眠,或者饮食习性发生改变,出现厌食或暴饮暴食的现象。04对某些事物敏感部分学校会在开学初组织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讲座、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05学业成绩下滑原本学习成绩平稳的孩子,成绩突然显著下降,可能是因被霸凌致使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减退。
PART.04遭遇霸凌该怎么办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应当携手共进,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友善的成长环境。
被霸凌者本人要果敢地说“不”,迅速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赖的人求助,切不可因惧怕而保持缄默。家长作为教育中的关键角色,需紧密留意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及时和教师交流,知晓孩子的社交情形与心理状态。当孩子碰到霸凌,家长不能只是一味宽慰孩子别跟同学计较,如此或许会令孩子觉得遭受霸凌是自身的过错。与此同时,家长还应教导孩子尊重他人,激励他们在遭遇不公时大胆表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对于霸凌行径要零容忍,迅速处置,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安全的氛围中学习。平常也应当定期举行反欺凌教育和心理疏导。另外,教师应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打造一个包容的课堂环境。
PART.05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普校
除了要警惕“霸凌现象”外,听障儿童在融入普校的过程中,的确需要一定的心理过渡。怎样更好地融入普校,这也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话题,毕竟这同样关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心理建设与规则培养引导听障儿童在心理上认可自己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提前给孩子讲解学校各项活动的规则,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进而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能力提升训练鉴于普校课堂上老师对单个孩子的关注度有限,家长需着重培养孩子自主听课的能力。在家里可以通过让孩子分享学校的见闻等形式,提醒其认真听课。
当小朋友对耳蜗或者助听器感到好奇时,可通过如下方式予以恰当引导,既能够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又有助于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好相处:
在入学时,可组织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让大家对听障形成初步认识,为后续处理好奇问题奠定基础。
Part.02鼓励听障儿童自主介绍
当小朋友表现出好奇时,鼓励听障儿童自行向大家介绍耳蜗或助听器。家长与老师可提前帮听障儿童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话语,如此不但能满足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心,还能增强听障儿童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Part.03引导正确的交流方式
老师和家长需引导其他小朋友以友善、尊重的态度跟听障儿童交流。听障儿童融入普通学校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携手为听障儿童营造一个公平、友善、包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霸凌行为绝无任何借口与理由,每一个孩子都应有权在平等、尊重、安全与友好的环境中成长,对霸凌现象,社会各界都不应“失聪”。校园是孩子们梦想起飞的地方,而不是伤害的源头。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