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应该考虑孩子的听觉情况。
● 明确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是重度、中度,还是轻度?佩戴助听器合适吗?
● 应该找专业的听力师帮助,确定孩子的助听器补偿效果如何。有必要做一个声场评估,判断助听器是否达到了最适的补偿效果。
● 考虑孩子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一天平均佩戴几个小时?是否保证在非睡眠状态下全天佩戴助听器?(正确的做法是,只要孩子没有睡觉,都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佩戴助听器,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听声音。当然了,孩子如果特别排斥,尚不适应的情况下除外。)
● 听能管理方面,是否给孩子提供安静的聆听环境?有效的声学环境?
以上几点逐一确认,以确保孩子的听觉处于最佳状态。
2、其次,还要考虑孩子的生理年龄、语言发展阶段等因素。
1岁以前是孩子语言的准备时期,语言发展重点是发音的练习和对别人语言的理解;1岁-1岁半是语言发展的单词句时期,一般用一个单词表达整个句子的意思,且多是名词和动词,如用“车车”代替“我想要小汽车”;1岁半-2岁语言发展处于电报期,出现两个或三个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如“姐姐(玩)车车”,我们可以使用重整技巧再说一遍,并将丢失的字使用声学强调凸显出来……所以,我们还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分析孩子的语言处于哪个阶段,再根据具体问题寻找适宜的方法。
3、最后,从发音和说话方面来分析和解决。
● 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听后说,先理解后表达。我们想让孩子说出来,就要先帮助他听到声音,理解指令,然后才能有效诱导孩子发音,由易到难的教孩子说话。
● 听觉训练要和发音和语言相结合。例如:听声放物时,我们给孩子一个声音信号,当孩子听到,并有听反应时,我们一定要及时抓住机会,输入语言“哇!听到了!”“有声音!”“咚咚咚”…… 听林氏六音时,当我们发“a”音,孩子做出听到的反应时,我们应该及时鼓励并告知“宝宝太棒了!你听到了,老师说的a ” 。
坚持下去,给孩子有效的反馈,他就会逐渐的理解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信号,并且会逐渐愿意仿说。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偶尔互换一下角色,让孩子来主导发音,我们配合他听。这样,往往孩子会更感兴趣,也会获得更多的发音、说话的机会。
● 我们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输入丰富的、完整的、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给孩子输入语言一定要符合他们目前的语言水平,如果孩子现在还不会说,我们和他说太长的复杂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定要从简单句,孩子容易理解的字、词入手。我们可以使用夸张的语气、丰富的语调,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让他愿意发音,乐于表达。
● 要多给孩子制造说话的机会。特别是当他有需要,想吃、想喝、想玩儿某个玩具、需要大人帮忙拿某件物品时……这些都是让孩子说话的好机会,一定要让他说出来,哪怕只是叫声“妈妈”,大人再满足孩子的要求。
切不可让孩子养成用手指,不用嘴巴说的习惯。大人往往会给孩子过多的帮助,来不及让孩子张口说话,无条件的立刻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往往错失了许多说话的最佳时机。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会认为,我不用费力的说话就可以,反正大人是会给我的。
以上方法供参考,听障儿童学会说话,达到交流自如的状态,需要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用科学、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和方法加上百倍的努力来实现。